近年来,景点一些地方未经相关部门许可私设“景点”,治理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私设实多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需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景点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通知,治理要求各地今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私设实多(据9月19日《法治日报》报道)
景区景点显然不是需压想设就能设的。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景点《风景名胜区条例》分别规定了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治理条件和程序,明确了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私设实多主体及管理机构的职责。私设“景点”,需压是景点对相关法规的违背。
具体来说,治理私设“景点”,私设实多往往不符合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等要求,没有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甚至可能会破坏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违反《旅游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而在旅游服务方面,私设“景点”可能会因不具备正规景区的条件,安全防范有漏洞,管理服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游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甚至有的私设“景点”的旅游服务直接做出一些违法行为,诸如进行虚假宣传、欺客宰客、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等行为,引发诸多纠纷,破坏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
该怎么整治私设“景点”问题?首先,要压实市县一级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并对开展该专项整治工作不积极、措施落实不到位、关停私设“景点”不彻底的部门或负责人进行约谈通报。辖区内有没有景点未经许可、无照经营,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破坏生态环境,私自建设旅游设施,私自经营高风险旅游项目,擅自收取门票费用,且存在旅游安全隐患以及虚假宣传、欺客宰客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不难发现,理顺管理体制,厘清部门职责,落实主体责任,才可能有真正过硬的作为。
其次,要严管旅游推广平台。据报道,在一些网络平台,如今传播着大量“未开发景区”“野生景点推荐”“小众旅游目的地”等文章,无任何提示。实际上,对“野景点”,平台及发布者有安全提醒义务和内容审核义务,出事故应承担一定责任。网络平台要及时屏蔽、下架可能有安全隐患的“野景点”推荐,并对发布者予以警示,直至封号。相关部门则要强化平台的内容审核义务,虽然这类文章不是广告,但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推介。对于情节恶劣者,可给予行政或刑事处罚。
此外,游客也应主动抵制私设“景点”。消费者在搜寻游玩之地时,应提高风险意识,搜索和景点相关的执照信息,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提供的景点。对于网红“野景点”,消费者切莫盲目跟风打卡;在游玩时,应加强辨识,发现私设“景点”,可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行为。(何勇海)
责任编辑:李佳榕展会信息:展会时间:2025年9月23—26日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展位:E3馆 E3529展位南高齿自1969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供齿轮箱与传动装置解决方案。是涵盖风力发电设备、工业设备、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薛晶晶记者薛庆元 刘浩 郑铁峰 施本允)2025年1月6日—8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以下简称长三角消联)2024年度总结会议暨“特色专业市场消费体验行”活动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中国消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近日,浙江温州龙湾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餐饮单位开展了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专项检查活动,执法人员重点检查餐饮单位所购吸管是否更新为一次性可降解环保吸管、索证索票是否齐全等,对 ...
近日,湖北省住建厅联合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印发《绿色建材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全省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划定“路线图”。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全省绿色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进一步推进福建全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与履职能力、备战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活动,8月31日至9月3日,福建省市场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范红涛记者李洪涛)8月3日,记者从吉林省长春市市场监管局绿园分局获悉,该局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确保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坚持&ldqu ...